【最難忘旅伴系列 #7:「假如讓我再選一次,我會更早Gap Year」】
在玻利維亞三日兩夜團中,除了那幾個19歲德國女生外,也有這位大學畢業的德國男生,某程度上,也是他替我向德國女生打開話匣、熟知西班牙文的他,亦替我跟其他團友充當翻譯。
雖然我跟四位德國女生同車,也別FF會跟她們睡在一起,同房就是德國男生。由於行程需要趕在日落前到達(不然鹽湖上一片漆黑也太危險),因此兩個晚上都是老早就到達住處;其時外邊天氣太冷,大夥兒「等開飯」時,都是躲在房間的被窩聊天。幸好,這位德國男生並非「Dead air」的一類,「等開飯」等個多小時,也聊得不亦樂乎。
有別於德國女生是College後的Gap year,這位德國男生年紀較大,是大學畢業後來個兩年的Gap year,順道在阿根廷學習西班牙文。有別於一般都是從歐美飛南美,他竟是從澳洲經大溪地去南美,是我在南美之旅中較鮮聽及的路線。一如許多歐洲人環遊世界,他先由中國出發,經東南亞到澳洲,再經大溪地來南美,打算遊畢南美後,經北美一直玩上加拿大。遇上他時已在路上一年多,他自覺未必有可能兩年完成,正打算再多玩一年。
常說在路上遇過最多的人並非中國人而是德國人,傳統上你總會覺得德國人是紀律性最強的民族,但他們最流行「Gap Year」,幾乎是他們半個「成人禮」。德國男生聽見德國女生19歲就環遊世界,也很懊悔讀了大學學位才離開。他唸的是工程系,畢業後發現自己完全不喜歡,即使前途光明又多錢,不代表自己就要去做,如是者,倒不如用個Gap year看看自己到底想要甚麼。
一如許多背包客所想,人生最後悔的事,莫過於花太多時間在讀書上,終只為一張「沙紙」。他在這一年多行程所學會的東西,學校根本不會接觸到,例如他成了半個西班牙文達人、在泰國學會了一手好廚藝、在旅途上發現自己對攝影有濃厚興趣、在澳洲一個義工農場中體驗到自給自足的耕作生活,這種生活模式好像也不錯。這一切,任憑有再多個學位、讀再多「沙紙」,也不如路上所學會的十份一。他笑言:「假如讓我再選一次,我會更早Gap Year,甚至不馬上就去讀大學」。
或許,大學學位未來有用,但他覺得,年青時增廣見聞,比一個學位更有用,今日唔知聽日事,未來無人能夠知道發生甚麼事,何不及早活在當下?假如讀了個學位卻在大學畢業一天死去,人生豈不是白過?在學校讓你知道世界應當如何運作又如何?現實中的世界根本不會這樣運作,走在路上就明白了。
他完全就中了我的心聲。我跟他也分享了香港職場HR多病態、多井底之蛙的思維,他也大開眼界。
好歹同房兩夜,又在不同景點替我拍照,臨行前也打算跟他交換個聯絡方法,他竟只給我電郵。他的目標是這兩年旅程中,只為自己、不為別人享受;喜歡攝影的他,也不想去旅行如同為別人拍照、放上社交媒體上,所以他的電話已把社交媒體刪除了,做到真真正正,為自己,走在路上。
在我們的社會中,去兩個星期旅行已難以想像,但在真實的世界中,總有些人兩年都在路上,也不覺足夠。「Gap year」這個概念,對香港人來說,何時才能接受?
攝於玻利維亞仙人掌島Isla Inca Huasi,遊記與19歲女生的故事,可看留言連結。
📣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,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。請給點心意,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,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🥳:https://payme.hsbc/jackyhei
或使用QR code:https://bit.ly/3a9wOzy
或透過Paypal捐款:paypal.me/jackyhei
🙏感謝各位支持,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,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:https://bit.ly/3dRuUWu
【IG請follow】www.instagram.com/travelerwithmovie